松科二井入地7018米!我国深部钻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8日
来源:中国矿业报(2018-05-28) 作者:吴昊、周铸、李帅、李平
向地球深部进军
01 在现场—松科二井胜利完井
完井仪式现场
2018年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发宣布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即松科二井超额完成预定目标,胜利完井。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发布松科二井工程成果。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运行支持部主任乌利希·哈尔姆宣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发来的贺信。自然资源部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高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国务院参事、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主席罗兰德·奥博汉斯利,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成秋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运行支持部主任乌利希·哈尔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王成善、高锐、杨经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武强出席现场会。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发来的贺信中表示,松科二井深度史无前例,该项目不仅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而且对大陆科学钻探工作具有“引领”作用,在科学上、技术上和国际合作上都是“灯塔性”样板工程。
松科二井成功完井的科学贡献将载入我国深地科学发展的史册,也创造了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新记录,提振了科学界探索地球深部奥秘的自信和雄心壮志。下一步要继承发扬松科二井精神,感召更多的地质工作者投身地球深部探测事业,实现透视地球、深探资源、拓展空间、绿色利用的科学目标,造福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为国家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自然资源人的贡献。
现场精彩图片
02谈成果—重大突破与进展
创造四项世界纪录和两项重大突破
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创造了311毫米大口径连续取心最长(1650米)、三种不同口径(311、216、152毫米)单回次取心最长(30、41、33米)的世界纪录,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岩心采取率,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成本,确保了全球最完整最连续的白垩纪陆相地层记录的获取和科学目标的实现。
长钻程取芯钻具
创新了超深井大口径取心技术体系。在世界上首次研发并成功应用大口径一次取心成井和中空井底动力绳索取心等技术,将钻进速度提高了2倍。
系列钻头
攻克了超高温钻井技术难题。研发成功抗高温的水基钻井液、固井等系列技术,创造了国内最高温度(241℃)条件下钻进的新纪录,为解决超万米深部钻探面临的超高温难题做好了技术储备。
超高温钻井液实验室
钻具
发现松辽盆地清洁能源良好前景
在钻台顶部俯瞰基地全貌
完整揭示了深部页岩气资源潜力。在松辽盆地深部凹陷带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3350米以深)地层中发现页岩气气测异常43层,累计厚度102米,甲烷占全烃组分平均含量的86%,异常幅度与背景值的平均比值为14.77,证实了松辽盆地深部存在有利的页岩气层系,为实现深部能源勘查向页岩气勘查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终孔深7018米
松科二井岩心
首次发现了具备开发条件的盆地型干热岩地层。在井深4400米~7018米发现温度150℃~240℃高温干热岩体和2层含高放射性元素异常地层,热流值为84毫瓦/平方米,展示了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能开发应用潜力。
松科二井岩心
现场堆放的钻杆
获得白垩纪陆地古气候演变重要证据
松科二井银装素裹
首次实现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建立了白垩纪重要地质历史档案,为研究白垩纪古气候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取芯现场
完钻现场
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发现了各个时间尺度陆相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研究地球气候系统在温室气候条件下演变机制找到了新证据。
现场堆放的钻具
取芯现场
发现了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捕捉到大规模火山爆发排放二氧化碳引发陆相气候剧烈波动的重要信息,证实了气候快速变化是导致恐龙灭绝的诱发因素,对研究和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自动猫道和自动摆排管机
一键式铁钻工和高转速液压顶驱
取得基础地质研究重大进展
开钻仪式现场
建立了地层对比的“金柱子”。创建了完整的松辽盆地陆相地层标准剖面—“金柱子”,为开展区域性和全球地层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陆相“标尺”。
松科二井现场
员工在控制发电设备
建立了松辽盆地演化新模式。揭示了松辽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发现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构建了盆地早期基底双向汇聚、后期伸展反转的陆内盆地演化新机制,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涡轮钻具定和转子
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液压绳索绞车
丰富了白垩纪陆相生油理论。首次发现了松辽盆地多次、短期海侵事件的新证据,提出了白垩纪海侵事件是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新认识,对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松科二井完钻后的合影
03微信群—关注和热议
[责任编辑:dc]
- 行业要闻 >>
- 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公告
-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 陆昊: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揭晓|2020年探矿工程十大新闻
- 赣核267队技术服务彭泽废弃矿山治理
- 关于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公示
- 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印发
- 继往开来再出发——2020年全国地勘行业大事记
- 2020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和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初选结果
- 业界资讯 >>
- 广州海洋局新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 2021年度矿业装备质量奖开始申报
- 《广东省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库规范》通过审查
- 山东矿难救援现在共有10个钻孔,20日可加固到井下350米
- 莱州西岭村金矿勘探首个小口径倾斜钻孔竣工
- 2020年度《探矿工程》高影响力论文
- “深海钻探技术与工程支撑”项目首次综合海试取得成功
- “中煤地质特勘队”打通栖霞事故钻孔并收到信号
- 勘探技术所成功研制特深孔用高性能薄壁绳索取心钻杆
- 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会展预告 >>
- 以丝路合作为主题,矿业创新邀请赛明年7月在新疆举办
- 关于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交流会
- ARTS 2020上海国际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
- 关于召开2020年钻探工程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 洞察轨道风云 激活产业升级
- 共享、共赢全球矿产业链贸易交流平台欢迎您-CIME2021
- 【11月28-29日】中国深部地热论坛2020会议通知 二号通知
- 重要平台l全球矿山产业链贸易平台
- 欢迎加入全球钻探行业贸易交流盛会
- 新疆丝路矿业合作论坛
- 人物访谈 >>
- 汪集暘院士:“十四五”期间地热市场潜力巨大
- 苏义脑:陆上8000米以上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及其装备进展
- 曾梅香:我国地热发电现状与展望
- 赵阳升院士:把创新成果融入地热等采矿工程领域
- 《人民日报》发表章建华署名文章:
- 杨文采院士:人类能上天下海,却难以入地13公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质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 在深海处演绎“冰与火”的传奇
- 孙友宏校长在人民日报发表《为高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 方肇洪谈地源热泵技术持久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